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鹿港商店街屋

鹿港商店街屋

1784 年(乾隆 49 年)清朝官府因為政治、經濟考量,正式開放鹿港與泉州蚶江對渡,使鹿港一躍成為臺灣第二大港市。18 世紀末,鹿港邁入商業最為鼎盛的年代,成為臺灣中部米榖重要的集散輸出港口。 此模型呈現清治時期鹿港街屋空間的使用情形。鹿港街屋的基本型式為二進,面對街道的建築門面多用木帷幕製作。第一進深較大,至少可容納商業交易、祭祀神祇與倉儲等 3 種功能。空間上包括店面、正堂與神明廳,通常在正堂設有一處方形樓井,在一側放置樓梯,可以爬樓梯至夾層,夾層常作為倉儲或客室使用。一、二進之間有小院子(或稱天井),通常院落一側為隔牆,另一側為通道。第二進為家戶的起居空間,仍然是前為廳堂後為房間的配置;如有三進者,則功能、格局均與第二進相同。其炊煮空間一般設於院落或後院的單面通廊中。
*延伸閱讀:
仲摩照久編輯,《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15卷:臺灣篇》(東京:新光社,1931)。
  • 鹿港商店街屋
  • 鹿港商店街屋
  • 鹿港商店街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