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帶路來臺切結書

帶路來臺切結書

清治初期臺灣地廣人稀,未經開墾的肥沃土地很多,但由於清朝渡臺禁令的限制,合法渡臺諸多不易,加之當時駐守臺灣的「班兵」部分來自福建泉州、漳州的定期輪調軍隊,官民容易透過血緣與同鄉關係移民私渡,因此即便有「六死三留一回頭」之俗諺描述移民渡臺的艱辛與風險,仍有許多希望來到臺灣發展的移民選擇透過偷渡集團仲介,搭乘中小型的商船或漁船,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冒險橫渡黑水溝偷渡來臺,而專門從事帶路偷渡生意的人稱為客頭,帶路來臺切結書上明記渡臺之人數,應付多少錢給客頭,並規定客頭需負責帶路到臺灣。
*參考來源:
1.戴寶村,〈移民臺灣:臺灣移民歷史的考察〉,《臺灣月刊》(南投:臺灣省政府,2007)。 2.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導覽手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3),頁60-61。 3.石文誠、陳怡宏、蔡承豪、謝仕淵,《簡明臺灣圖史:從區域地理環境的角度看臺灣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2),頁46-48。 4.黃榮洛,《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臺北:臺原出版,1989)。
*延伸閱讀:
1.李明珠等編,《臺灣史十一講》(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
  • 帶路來臺切結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