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後,臺灣總督府陸續引進西方制度,然而臺灣人民並沒有自主性,在教育制度方面則以實業教育為主,高等教育必須要到日本就讀,家世背景許可的仕紳子弟遂較其他臺灣人有機會到日本,日本的教育環境比起殖民地臺灣更為先進與開放,使許多臺灣青年受到啟蒙。
1920年7月15日,東京臺灣留學生組成的新民會發行日文、漢文並刊的《臺灣青年》雜誌,為該組織之機關刊物,出刊形式為月刊,由蔡培火擔任編輯與發言人,而實際負責編輯者有林呈祿與彭華英等人。這是臺灣人創辦現代性刊物的發端,主張「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最初以留日臺灣學生為對象,傳入臺灣島內後,於知識青年與學生之間,造成震撼。
本期創刊號,封面為當時新民會主要成員:會長林獻堂(上右)、王敏川(右中)、林仲澍(右下)、刊物編輯林呈祿(下右);蔡惠如(左上)、彭華英(左上)、刊物編輯徐慶祥(左下)、刊物編輯蔡培火(下左)。
*參考來源:
1.吳密察,《文化協會在台南》文物展覽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