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魚塭沖毀承租墾戶退換告示

魚塭沖毀承租墾戶退換告示

臺江內海為 17、18 世紀臺灣南部的大潟湖,此潟湖位於嘉南平原西南側,是外海沙洲圍繞而形成的內海,18 世紀因曾文溪改道等因素而日漸淤積。內海淤積後,最普遍的用途是闢為魚塭。原為臺江一部分的今臺南市安南區溪心寮、海尾寮、媽祖宮、和順寮、安順等庄,至 19 世紀初期尚為海水侵浸之地,後來逐漸浮現,臺江內海較大的遺跡是四草湖及鯤鯓湖。前者匯流鹽水溪、竹筏港、運鹽古運河、嘉南大排等河川,在安平及北汕尾之間出海;後者則本張曉諭所揭示的鯤鯓湖附近的魚塭,內海周圍浮復的海埔適合築坪蓄魚,在清治時期這些漁撈活動都需要納繳水餉、塭租。 依照清治時期的慣例,這些海埔地的開發多挪為臺灣道衙門所用,「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兵備道兼按察使銜霍伽春巴圖魯唐曉諭」便是臺灣道招佃墾築田園、魚塭,徵收租息以作為府城港道疏濬之用。
*參考來源:
林玉茹編,《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集》(臺南:臺南縣政府,2009)。
*延伸閱讀:
1.吳學明、黃卓權編著,《古文書的解讀與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12)。 2.陳秋坤編,《臺灣古書契》(臺北:立虹,1997)。 3.吳學明編,《臺灣古文書學會會刊(第九期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專輯)》(臺中:臺灣古文書學會,2011)。 4.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捲軸-欽命二品銜福建巡臺澎兵備兼按察使霍伽春把圖魯唐告示,2002.008.0109。
  • 魚塭沖毀承租墾戶退換告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