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志》有載〈臺灣八景詩〉,這八景分別為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澄臺觀海與斐亭聽濤。第三景「鹿耳春潮」,鹿耳是指鹿耳門,其港口很窄,形狀如鹿耳,分列兩旁。高拱乾、齊體物、王善宗、林慶旺與王璋等5人皆為此作詩,可以看到不同面貌的〈鹿耳春潮〉。而到了《臺灣縣誌》時,〈鹿耳春潮〉變成了〈鹿耳連帆〉,從寫景為主春潮之洶湧,轉換為漁船連帆,可見鹿耳門逐漸的轉型,變成重要的港灣,文人張甫也為此詩作:「鹿耳雄關障百,金晴帆連貫水中天;好風早晚東西使,送盡古今來往船。」
*參考來源:
徐慧鈺,〈臺灣地景的第一道虹彩-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志》所載〈臺灣八景詩〉之詩意探討〉,《長庚人文社會學報》9卷2期(2016),頁22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