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隘勇線的情況
「隘勇線」的設置可追溯至清代的土牛溝,源自漢人防備原住民族,日本時代初期由民間辦理,1900年後改歸警察監督,至1903年期間主要以架設高壓電網、埋設地雷,以限制原住民的活動範圍。隘勇線的設置主要在臺灣的中北部目的為區隔原住民的土地界線,以確保總督府開發山林、樟腦的利益,避免與原住民發生衝突。 1910年,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進行「五年理蕃計畫」,以軍隊討伐、推進隘勇線、架設通電網等方法,對原住民施行鎮壓。接著又實施地理調查與測繪地圖,調查農業狀況、國土保全、礦物測量。 本圖出自《理蕃概要》一書,為1911年編纂,呈現當時隘勇線的現地實況,由於隘勇線之設置南北有別,初判本件呈現為中北部之原住民活動區域。 1906年上任的臺灣總督-佐久間馬太,其規劃五年理蕃計畫,主張以武力討伐原住民族,因此1910年從北部開始進行,但原住民的反抗超出總督府所預期的情況。1915年七月由安東貞美接任總督,廢除蕃務本署,其業務改為警察本署之理蕃課管轄。本件為1911年編纂而成,可知為臺灣總督府對原住民討伐較為積極的時期,然而由於隘勇線之設置南北有別,應可研判本件為中北部之原住民活動區域。
*參考來源:
1.維基百科(隘勇),2014/06/20,http://goo.gl/Y6yHtk。 2.臺灣大百科(隘勇),文化部,2014/06/20,http://goo.gl/g10q1H。 3.臺灣大百科(隘勇線),文化部,2014/06/20,http://goo.gl/XVdUKP。 4.臺灣大百科(五年理蕃計畫),文化部,2014/06/20,http://goo.gl/Wz0ZWO。
*延伸閱讀:
臺灣大百科(理番),文化部,2014/06/20,http://goo.gl/t1KrvZ。
  • 隘勇線的情況
  • 隘勇線的情況
  • 隘勇線的情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