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留聲機
為木盒製,外觀上有一底座,上頭通常會有精美的雕花,還有喇叭花狀的金屬音筒,作為擴音器使用,增強聲音的響度。使用方法為將黑膠唱片置於木盒上的水平圓盤,圓盤轉速可由調速器控制,再將唱針放在黑膠唱片上,因聲音儲存在唱片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隨著唱片轉動,唱針發生振動,由槓桿原理把振動擴大,於是就可以聽到和灌片時相同的但加強過的聲音。 1877年,美國科學家湯馬士‧愛迪生發明了第一台的留聲機,根據《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1898年台灣開始接觸留聲機,1910年美國與日本合資開始生產日本國產的留聲機及唱片,同時也在台北開設分支,這也是臺灣歷史上首度有正式的唱片公司進駐臺灣,到了1930年代便形成臺灣百家爭鳴、唱片公司林立。 本件置於常設展中之咖啡廳,當時的咖啡廳的客人多為藝文人士,而在那個摩登年代,以留聲機播放歌曲頗有一番風味並象徵著對現代文明的追求與嚮往。
*參考來源:
1.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留聲機,2001.001.0360。 2.林太崴,〈真假留聲機保衛戰--買到爛留聲機只能算你衰?〉,文化部,2014/06/03,http://taiwanpedia.culture.tw/expert/?PMD=index01&PID=content011。
*延伸閱讀:
1.王櫻芬,〈作出臺灣味:日本蓄音器商會臺灣唱片產製策略初探〉,《民俗曲藝》182 (2013.12),頁7-58。 2.郭珍弟、簡偉斯,《Viva Tonal跳舞時代》,同喜文化。 3.郭麗娟,臺灣唱片發展簡史,??,第53期,2005,頁76~85。http://www.tri.org.tw/per/53/53-76.pdf
  • 留聲機
  • 留聲機
  • 留聲機
  • 留聲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