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南郊金永順公駝

南郊金永順公駝

「駝」又做「砣」,為秤錘之意,郊商多打造石製秤砣做為衡量基準。清代臺南三郊以水仙宮的三益堂為議事中心,也在此處置放刻上三郊商號的石駝,供往來商號秤重。南郊金永順的公駝上刻註「生籶公駝壹百拾筋」,「籶」又作「籸」,是榨油過程產生的油渣,當時臺澎多以花生榨油輸出,其油渣又稱花生粕,俗稱「豆餅」,是營養的肥料,但價格遠高於人糞或其他堆肥,臺灣小農較少使用,以輸出為主。
*參考來源:
1.石文誠、林慧芬編,《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 2.蔡承豪,〈天工開物──臺灣稻作技術變遷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7)
*延伸閱讀:
石文誠、林慧芬編,《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
  • 南郊金永順公駝
  • 南郊金永順公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