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 首頁
  • 展品
  • 〈夠不上〉
在經濟統制的架構下,部份物資如糖、米等大量輸往中國,造成臺灣島內可用物資大為短缺,其中以米糧的不足最為顯著,亦間接促使物價上漲。隨著物價暴漲,引起社會不安,尤以米價影響層面最大,緊接而來即是米荒與飢餓問題,報紙上逐漸出現如「無米可炊,全家自縊」的新聞,或部份地區民眾發生搶米等騷擾事件,也有聞民眾高呼「我們要裹腹不要光復了」的描述。在1947年2月13日,一千餘名臺北市民於萬華龍山寺聚集整隊遊行,舉著「要求糧食局對人造米荒,趕快誠意解決,臺北市民請願團」標語,高呼「要米吃」、「要求打倒奸商」,向臺北市政府前進請願。 此圖為1947年2月刊載於《臺灣新生報》上的漫畫,將米荒問題描繪得活靈活現;因為人謀不贓、囤積居奇,老百姓對基本生活所需的米飯可說是「看得到、吃不到」。(出自《臺灣新生報》1947年2月。)
*參考來源:
1.張炎憲等,《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2.《和平日報》,1947年2月18日,第3版。 3.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上)》(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8)。
*延伸閱讀:
1.顏清梅,〈光復初期臺灣米荒問題初探〉,賴澤涵主編,《台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頁84-91。 2.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10(2006.12),頁129-159。
  • 〈夠不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