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道光 2 年春暖鞋街門額

道光 2 年春暖鞋街門額

1652 年,荷蘭人由大井頭往東沙丘上建一條可並行六輛馬車的道路,一直到沙丘之頂(即今大上帝廟、中和境北極殿)為止,作為荷蘭人居住處所,是臺灣第一條寬達十五公尺的歐式街道,稱為普羅民遮街,即今日的民權路。清康熙年間,在此街道中央建造一列深 9 公尺,雙面臨街的店鋪,使荷蘭街縮小成為兩條寬僅 3 公尺的中國式街道。以路中屋及禾寮港街(忠義路)為準,分為四條街,東北鞋街、東南草花街、西南帽街、西北竹仔街,四街均有遮陽棚以防日曬雨淋,成為府城商業核心之十字街,並以此十字街,劃分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個內部行政區。 十字街聚集百工技藝店家與各式零售商店,主要販賣高貴精緻的商品,外頭環繞著生活所需之工藝百貨,邊緣則為食品、市場與娛樂場所。十字街的精華商圈大致以竹仔街、草花街、打銀街、鞋街、帽街、針街為區域範圍,多販賣服裝飾品,主要顧客群是女性。在這精華地段有些廟埕或路面,甚至把貿易商船載運攜回的壓艙石鋪在地面;商街雖然狹窄小,卻有不少以土磚、木造與瓦磚架構的二層樓建築,相較於城外的竹屋、草厝,可說是時尚華麗的商店街。府城文學家葉石濤在《巧克力與玫瑰花》一文中寫到:「原來清朝時代的臺南府城猶如歐洲的基爾特一樣,同行同業群居在一個被劃定的特定區域營生。」便是描述十字街的同業匯聚的景象。 現存道光 2 年( 1822 年)的「春暖鞋街」門額,當時設於鞋街隘門之上,寓意鞋街街市熱鬧,生意興隆的榮景。而鞋街的位置,約在今日民權路二段 64 巷口到忠義路之間(北極殿一帶)。
*參考來源:
1.石文誠、林慧芬編,《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 2.周菊香,《府城今昔》(臺南:臺南市政府,2003)。 3.詹翹、范勝雄、何培夫、曾國棟、吳炎坤等著,《臺境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10)。
*延伸閱讀:
1.石文誠、林慧芬編,《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1)。 2.周菊香,《府城今昔》(臺南:臺南市政府,2003)。 3.詹翹、范勝雄、何培夫、曾國棟、吳炎坤等著,《臺境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10)。
  • 道光 2 年春暖鞋街門額
  • 道光 2 年春暖鞋街門額
  • 道光 2 年春暖鞋街門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