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鹿皮
臺灣的氣候環境處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天然環境上擁有豐富的森林與水草,形構臺灣早期動植物的豐富多樣。鹿主要棲息於臺灣的山林中,在 1603 年陳第的《東番記》中曾記載:「山最宜鹿,儦儦俟俟,千百為群」,並提及狩獵方法,及漳州、泉州一帶居民以瑪瑙、磁器、布、鹽、銅、簪環等交易鹿脯、鹿皮、鹿角的情景。臺灣棲息的鹿群主要為花鹿、水鹿和羗等,早期獵鹿的方法主要是用槍及弓箭等器具,漢人則使用捕鹿陷阱。 1624 年荷蘭入主臺灣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臺灣與中國和日本的三邊貿易,大員(Tayouan)成為臺灣外銷的大宗集散地。荷蘭統治時期對於人民獵鹿本是毫無限制,但隨著捕獵的興盛與貿易的需求,為防止濫捕規定捕獵期並發予執照和課稅金。 1644 年曾頒發 400 件狩獵執照(北部 300 件,南部 100 件),預計每年可捕獲 5 萬張鹿皮,但卻只捕獲 1 萬張,乃因濫捕之故已無法達到原有數量。荷蘭當局針對漢人掘坑張網的補法實施禁捕一年的策略,若不實行兩年狩獵,第三年休息的保育,鹿群將會有全滅之虞,同時透過補鹿政策來調和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摩擦。 1625 至 1631 年臺灣鹿皮的價格上漲,日本市場需求大增,用鹿皮製成甲冑或背心,臺灣鹿皮依級等可分成上等、中等、下等,價格與質量優於暹羅與柬埔寨出產的鹿皮,此外臺灣仍有出口山羊皮與大鹿皮,至於鹿脯、鹿角與鹿骨則銷往中國。 17 世紀以來日本透過戎克船與朱印船進口臺灣鹿皮,鄭氏政權建立後,由於日本對於臺灣鹿皮的偏好,鹿皮則與砂糖持續銷往日本。
*參考來源:
1.臺灣大百科(陳第),文化部,2013/3/1,http://goo.gl/ZCAsNM。 2.臺灣大百科(東番記),文化部,2013/3/1,http://goo.gl/D3jLrN。 3.吳密察、翁佳音編,中村孝志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臺北:稻香出版社,1997)。
*延伸閱讀:
1.臺灣大百科(陳第),文化部,2013/3/1,http://goo.gl/ZCAsNM。 2.臺灣大百科(東番記),文化部,2013/3/1,http://goo.gl/D3jLrN。 3.吳密察、翁佳音編,中村孝志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臺北:稻香出版社,1997)。
  • 鹿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