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臺灣民報─二林事件(1926)
受到文化協會至彰化二林地區巡迴演講, 間接促使蔗農政治覺醒,1925年「二林蔗農組合」的成立,目的在於團結一致,向當時所屬林本源製糖會社爭取利益。 日本時期,蔗農與蔗糖之產運銷流程都有一定的制度規範:如甘蔗只能有規定的糖廠收購,不可以越區販賣;收購價格有糖廠決定,蔗農無權參與秤量;種植所需肥料限制由所屬糖廠購買,並從收購價扣除;採收由糖廠統一雇工但由蔗農支付。 1925年10月6日在蔗農組合成立後,向會社交涉,要求在收割前彼此協定、公佈收購價格並由蔗農代表監督過磅,肥料由農民自由購買、會社應公佈肥料分析表等。但交涉過程並不順利,雙方不歡而散。22日會社在警力陪同下,強行收購甘蔗,與部分蔗農引發衝突。後警察逮捕涉嫌者數十人,先送到二林員警分室拷打後,再轉送北斗警察局,總計被逮捕者超過 400人,其中有需多未到場或在旁觀望之民眾也被拘提。這個事件影響日後臺灣的農民運動,許多蔗農乾脆故意不下田,採取消極的不合作態度。
*參考來源:
1.吳密察,《文化協會在台南》文物展覽專刊,(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7)。 2.陳君愷,《狂飆的年代─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出版:日創社文化事業,2006)。
  • 臺灣民報─二林事件(19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