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嚴禁佔築埤頭港告示碑

嚴禁佔築埤頭港告示碑

今臺南市西北部陸地,在清治時期初期是數個沙洲圍成的內海,也就是潟湖,稱為「倒風內海」。當時沿岸港口林立,是南臺灣重要的物資集散地。18 世紀後,因泥沙淤積,使「倒風內海」消失而出現了鹽田、魚塭及農地等。 展場中的「嚴禁佔築埤頭港告示碑」,說明了此地淤積陸化後,引發各方勢力覬覦爭佔,導致不同人群的權利衝突。潟湖、濕地、出海口等地因自然環境不利於農墾,居民多修築魚塭養魚。清初延續荷蘭人創設的贌港稅制,以課徵雜稅水餉的方式,管理內海的魚塭、網罟、採捕小船的經濟活動。
*參考來源: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延伸閱讀: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 嚴禁佔築埤頭港告示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