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 首頁
  • 展覽
  • 特展
  • 家‧流動與安住:臺灣住屋建築風景之一隅特展

家‧流動與安住:臺灣住屋建築風景之一隅特展

  • 展期:2020年01月17日~2020年03月01日
  •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7B館(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家‧流動與安住:臺灣住屋建築風景之一隅特展

展期:2020/01/17 - 2020/03/01(除夕休館)

開放時間:11:00 - 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

 

家,是私密的領域;
卻也受著國家制度、世界局勢牽動影響。

家,是住民與環境、敵族奮戰後的智慧累積;
也置於現代性的法制情境,被管轄治理。

回望臺灣,存在著甚麼樣態的住屋建築基因?其形式與概念,如何鑲嵌與涵構著當代社會的變遷?

關於島嶼住屋建築的一隅風景,亦是一場尋覓生命安住之所的文化考掘行。

臺灣家屋歷史切片

在臺灣,不同國度、族類的人群於此流動與安住,構成了島嶼家屋建築的基因庫。

原住民的營造知識、橫渡黑水溝的漢族文化、清領因開港貿易帶入的西洋元素、日本時代的和洋折衷樣式,都是家屋歷史的重要切片。

現代性X住居治理

日本時代,為求有效運作現代性的治理機制,人民成為國家機器度量的對象,家戶成為統計模組。從此家的空間與行為,進入國家法令規範的條文中。

漂流X迫留

1945年終戰,國共內戰烽煙升起。1949年,分出了自由中國在臺灣,引動逾百萬戰爭移民至臺,“家”,被迫割裂於海之兩岸。

隨軍隊抵臺的軍眷,多在日遺宿舍、學校、寺廟尋建容身之處。後由軍眷管理處以「集中管理、集中居住」管理其居住系統,即所謂“眷村”。

甜蜜家庭X理想住宅

1950年,韓戰爆發,臺灣位處美國太平洋防線的要角,1951年,美國華府批准對臺軍援政策。美國文化思維開始隨之進入臺灣,而美式家庭生活被建構等同“現代與進步”。

在萬仁導演作品《蘋果的滋味》中,反映當時社會存在的「美國現代化」之“仰望”。

當代住屋風景

1980年代,臺灣很忙。經濟飛躍、社會運動劇烈衝撞、政治逐步開放。

風浪於外,內心更需要錨。1990年代後,反思臺灣定位的本土文化浪潮,從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襲捲四方。

顯影.家與社會的多重語意

房屋因智慧建造,因聰明立穩;

又因知識,屋內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

《箴言,第24篇3-4節》

家,是穩固生命的庇護所,而我們以生命守護著,家。

親屬關係、社會結構、法令政策、文化變遷、世界情勢、在地智慧,共同建築起我們的“家”。

然而,穿過“家”在歷史風景之一隅,看見臺灣文化社會中,屬於“家”的寶貴資產。

 

若有團體導覽需求,請提前2週向現場人員登記或使用電話、E-mail預約

預約電話:06-3568889#2284 謝小姐

預約Email:o1080703@nmth.gov.tw

展開展覽介紹

相關展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