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門神源自中國傳說的司門之神,立於大門站崗守衛,阻嚇鬼怪入侵。最早記載的門神是神荼、鬱壘,在佛教傳入中國後,豐富門神的種類,如四大天王或金剛像等。此外還有文官、宮娥等諸多樣式。 臺灣寺廟中最常見的門神是秦叔寶(又名秦瓊)與尉遲恭(又名尉遲敬德),皆屬武門神。秦叔寶的外型為粉面、鳳眼,手持金鐧;尉遲恭則面黑、怒目,手持金鞭,因此又稱為「鞭鐧門神」。關於二者作為門神的傳說有二,其一是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誅殺兄弟,為此心神不寧,以為其兄弟化為厲鬼來索命,而秦叔寶與尉遲恭為當時著名武將,因此請他們來守衛宮廷大門,後唐太宗命畫師描繪兩人容貌於門上,也能得此效果。另有一說是,傳說涇河龍王犯天規,玉帝命魏徵將之處斬,龍王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要將魏徵留在身旁來拖過處斬時辰,不料魏徵入睡元神出竅,執行玉帝交代任務將龍王斬首。從此,太宗每夜夢見龍王提頭索命,驚嚇而無法入眠,後請秦、尉遲二將為太宗守門,龍王自此不敢再入內騷擾。
*參考來源:
1.臺灣大百科全書(門神),文化部,2013/07/24,http://goo.gl/rUJ7SO。 2.康鍩錫,《台灣門神圖錄》(臺北 : 貓頭鷹出版,2012)。
  • 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 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 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