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展品資訊
子項目
  • 首頁
  • 展品
  • 女學生上課情形
這張照片出自新竹,是一所女學校中上課中的教室全景,課堂上學生約50名左右,均為女性,穿著有和服也有寬鬆的臺灣衫,週遭站立的老師則以男性居多,十足反映了當時女子中學校的情況。臺灣的女子教育最早始於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女學堂,1896年之後「國語學校」以手工藝為號召,正式成立女子分教場,為臺灣女子教育之先驅,而後從初等教育發展出中等女學校。基礎教育雖採男女兼收,不過由於女教師人數較少、社會風氣不盛,直到1930年代之後,女性受教育的情況才逐漸普遍。 中等教育部分,承襲日本的教育制度,1919發佈的「臺灣教育令」中明定中學男女分校,男生進中學校、女性則就讀高等女學校,臺灣各州廳均設有女學校,早期的課程重點在語言、藝能等項目,1930年代之後也加入遊戲、運動等課外活動,為女性的身心健康、社會風氣的開放影響深遠。日治時期女子教育確實改變了部分女性的生活,但總體而言,女子教育並不普及,多數女子教育僅只於初等教育的程度。
*參考來源:
游鑑明計畫主持,《「臺灣女人」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延伸閱讀: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 女學生上課情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