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信仰與臺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即使到了工、商業相對發達也漸趨現代化的日本時代,臺灣民間固有的宗教與信仰活動仍為住民所重視。而地方廟宇的迎神賽會、或各類慶典活動中,「舞獅」也多稱「弄獅」,可說是最為普遍民俗表演,其象徵著吉祥、福運和驅邪逐鬼祈求平安。
臺灣舞獅種類大抵以新竹為界,分成南部獅與北部獅,再依造型、舞法分成閉口獅、開口獅、醒獅以及北方獅等四種。無論是哪一類的獅種,凡是新製成的獅頭,都必須經過「開光點眼」的儀式,獅子才會具有靈氣和驅邪的功能,才可以舞弄。
舞獅多由稱「獅陣」、「獅團」的團體進行表演,以及相關技藝的傳承。廣義而言,獅團、宋江陣以及各類武術團體,也是臺灣村莊的自我武裝機制、民防團體與表演團隊;肩負著平時配合廟宇祭祀活動演出、禳災祈福,村莊競爭或動亂時則出以自保的多重性質。
*參考來源:
1.吳騰達,《臺灣民間陣頭技藝》(臺北:臺灣東華,1996),頁26-33。
2.黃文博,《臺灣民間藝陣》(臺北:常民文化,2000),頁69-71。
3.國家文化資料庫(獅陣),文化部,http://nrch.cca.gov.tw/ccahome/。
4.李玉燕,〈臺灣民間舞獅宗教儀式與表演藝術之研究──以臺灣獅與醒獅為例〉,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頁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