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新竹州中壢郡郡守宮崎直勝,配合「皇民化運動」,打算逐步廢除新竹中壢一帶的臺灣傳統寺廟,以神道教取代臺灣固有信仰。本書於1942年出版,記載了宮崎直勝整頓寺廟的過程。
宮崎直勝認為,臺灣傳統寺廟信仰與淫祠邪教無異,難以培養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國民精神,不但阻礙本島文化的發展,也讓臺灣人民無法徹底皇民化。他擔任郡守的任內,在中壢、平鎮、楊梅、新屋、觀音地方僅留一座寺廟合祀,其餘全廢,寺廟的財產也都充公,更將郡內泥塑神像用斧敲破、木雕神像焚毀,稱之為「神佛升天運動」。
在日本時代的皇民化運動中,臺灣總督府也展開了一連串的神社建造運動,以「一街庄一神社」為目標積極鼓勵改信神道教,並且推動家庭奉祀神宮神札的運動,藉以表達對皇族的崇敬,培養日本國民精神。
*參考來源:
1.吳藍功(2013)。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中壢市仁海宮為例(1945-2013)。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
2.闞正宗(2020)臺灣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 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法鼓佛學學報27期
*延伸閱讀:
1.吳藍功(2013)。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中壢市仁海宮為例(1945-2013)。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
2.闞正宗(2020)臺灣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 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法鼓佛學學報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