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狗港早期原是捕撈烏魚的漁場和避風港,清代打狗港從一個地方性的小港口發展成為與安平具有互補關係的貿易港,加上臺灣開港通商後所帶來的影響,打狗港逐漸成為臺灣重要的港口之一。
日本時代初期打狗港延續清治時期的發展,是臺灣南部重要貿易港,貿易總額逐年攀升。為了更有效控制與分配殖民地的資源,臺灣總督府經過多次調查後,選定打狗港做為臺灣南部主要的進出口貿易港,但因經費不足而延宕多時。
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南臺灣成為打狗港的腹地,加上1905年日俄戰爭以來,日本國內景氣大好進而促使島內產業隨之勃興,其中米、糖及阿里山木材等大量貨品集中於打狗急待輸出,打狗港的貿易量大增,迫使臺灣總督府加速正視該港擴建的需求與必要,遂啟動築港工程計畫。
築港工程主要將打狗港的水域加以擴大,興建數座碼頭供船舶停靠,且引進新式的裝卸設備,並加強港灣與陸運的連結,讓打狗港從傳統港口轉變成為現代港口,並且為兼具漁港、商港、軍港與工業港的多功能港灣。
*參考來源:
1.許美雲、陳怡宏、黃裕元、謝仕淵、張淑卿、葉前錦 著,《看見臺灣歷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綜覽圖錄》(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3),頁102。
*延伸閱讀:
1.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高雄州名所)高雄港岸壁バナ、積出し船車連絡の盛觀,2001.008.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