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 首頁
  • 展品
  • 《新新聞》第104期
在1987年解嚴後,經歷不斷的衝突、討論與折衝下,二二八顯露出多樣的歷史面貌,與當代意義。教科書如何撰寫、和平紀念日的公定與放假、「真相」與「元兇」的追查與究責等等,討論過程意見紛雜、激烈衝突,是顛覆性的歷史重現於世,也是社會高度緊張對抗的反映。 1989年底行政院長俞國華與海外學者聚餐,據與會者轉述,俞院長回答張旭成教授有關二二八的談話時表示:「民族與民族間的紛爭自古已有。當年滿洲人入關殺了很多漢人,滿洲皇帝也未向漢人道歉。」該說法於當時的《新新聞》批露後,引起政治風暴,俞院長後來否認有此一說。 文淵閣贈書、本館圖書室提供
*參考來源:
陳翠蓮,〈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16(2008.6),頁179-222。
*延伸閱讀:
黃秀端,〈政治權力與集體記憶的競逐-從報紙之報導來看對二二八的詮釋〉,《臺灣民主季刊》,5:4(2008.12),頁129-180。
  • 《新新聞》第104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