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設展 >
臺灣,交會之島
臺灣,要從「交會」開始說起,
這是不同人群,
碰撞、摸索,
共有同一塊土地的故事。
我們來自四方,共處在這片土地上,
交會的故事,就是你我的故事。


常設展 >
最初的抵岸
誰是最古老的臺灣人?他們從哪裡來?又為何來到臺灣?在有文字紀錄以前,已經有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來到臺灣。當時的人群,往往是以小團體或小型聚落的型態前來,落地形成繽紛多樣的文化。他們在島上彼此往來、交流,甚至以此為據點,前往其他世界。


常設展 >
倚海而生的島與人
16世紀中期,臺灣逐漸成為東亞貿易的會合點與轉運點,東西方各大海權勢力在此競逐,臺灣的原住民社會開始面對一波波外來衝擊。首先是中國及日本的私商、海盜,以臺灣為會合貿易的地點。進入17世紀以後,又加入了來自歐洲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東西方文化在此交會,使臺灣成為東亞歷史舞臺上的要角。


常設展 >
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
17世紀貿易開放環境中的臺灣,於1684年被隔海西鄰的清朝併入其版圖。大量漢人移民持續渡海前來,在中央山脈以西的平原、丘陵、沿山等不同地形與區域,發展出各自的村落、產業及生活方式,逐漸形成了以漢人移民為主體的傳統地域社會,在地的原住民社會卻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這片山與海之間的土地上,不同人群相互共存,也彼此競逐。這是一段各方人們頻繁交會、複雜互動的大時代。


常設展 >
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模仿歐美建立起近代國家體制,力求富國強兵。清國於1894年的清日戰爭中落敗,在1895年割讓臺灣予日本後,日本挾著強大軍力,征服並統治臺灣。臺灣的新統治者與過去的統治者不同,致力於貫徹國家的統治權,掌控土地及個人人身,乃至對人民忠誠心的要求。臺灣人在新的相遇中經驗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一方面受到日本轉手的西方近代文明所吸引,另一方面也苦於殖民地的差別對待。臺灣人便在苦悶、抗拒、不平,和迎接現代生活的期待、轉變之間,度過半世紀的「日本時代」。


常設展 >
走向民主這條路
二戰後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臺灣人普遍抱著脫離殖民地、「回歸祖國」的心情,熱烈參政,隨後卻受228事件的影響而噤聲。而後中央政府迫遷來臺,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政府限縮人民自由權,實施長達38年戒嚴,一方面獨尊「中華文化」、一方面實施地方選舉,宣揚臺灣作為「自由中國」的模範省。隨著世代輪替、社會力的躍升,經歷不斷的犧牲與爭取,臺灣認同的聲浪逐漸轉為社會主流,從解嚴、解除動員戡亂到總統直選,中華民國更轉型為直接民主國家。這條曲折的民主路,是不同意見折衝摩擦的過程,也是近兩、三代臺灣人相互看顧、多元對話的生命經驗。


常設展 >
大家的博物館
「未來」由各形各色的「我們」拼貼而成,
因此充滿張力與不確定。
但也有了無窮可能。
在大家的博物館裡,
我們同聲說話:
將彼此的聲音
交織成
未來的旋律。


常設展 >
你也是寫歷史的人
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一段歷程、一份感受;
是不同的人們,站在自己的位置,闡述出不同的社會視角,
然後形成一種「我們過去究竟經歷了什麼」的理解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詮釋當下歷程的人們,
為我們帶來多一點點理解過往的可能;
每個人,都是寫歷史的人。
